深圳理工大学拟成立“智能与行为交叉研究中心”,隶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院(筹)。深圳理工大学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学校。2024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深理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流科研机构优质丰厚的科教产教资源,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为办学特色,“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面向全球集聚高水平师资,因材施教培养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企业家。深理工拟成立的智能与行为交叉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中心成立背景与目标:
当下中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处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飞猛进,即将开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处于改革开放四十年走完西方工业革命两百年历程的社会急速变化的时代,同时也处于中西对抗,需要增强相互理解,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冲突不可控升级的时代。在此大背景下,国家有如下两项重大需求:一,国家产业转型与升级:我国不再单纯满足于做世界工厂,而是要争取成为世界创新的策源地。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随着国力增强,世界更多关注中国,需要让世界更好的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习主席所公开提出的要求;此外,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生存条件急速变化,西方文化与行为涌入,中国人尤其是新时代出生的国人也面临总结自身,理解自身的需求。
面向“需求一”,我们除了着力做好科研,也需要对“科研”以及“科研成果转化”行为本身进行很好的理解,因为科研与科研成果转化,尤其是理工科类科研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关键,决定了我国能否成为世界创新的策源地。然而,“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这些行为在我国历史上是陌生的,几乎是舶来品,需要我们对他们本身开展研究,以更好的理解他们自身的规律,并最终提升“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需求二”要求我们对过去两千多年里深深影响中国人的儒家文化展开研究,儒家文化以《论语》为主要载体,其中记录了大量的关于人类社会行为、心理等观察总结的结论;如果我们假设人类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古人在总结自身行为规律方面有大量可供挖掘的发现,而当下的脑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新时代科学知识恰好为其微观机制提供定量支撑,这就好比在中医方面,古人在古代没有定量研究的支持下依然发现中药与穴位一样,而今人则利用强有力的定量工具研究出青蒿背后的有效分子机制(屠呦呦先生获诺奖)及足三里穴位所存在的特殊感觉神经元(Qiufu Ma发表Nature正刊文章),这都是古代宏观观察感悟与现代定量研究交相辉映的实例。具体到人类社会行为本身也一样,《论语》等国学经典里有大量观察,感悟与总结,等待着与现代科学研究的互动,在此过程中,我们将重新理解古人,重新理解我国文化。
需求一与需求二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对人本身的“知”与“行”的研究,如理解与践行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理解与践行个体/群体社会行为本身。“知”与“行”是人类生活的底层活动,时时刻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很好的抽象了中心所面向的重大研究需求,中心也便命名为“智能与行为”交叉研究中心。
2. 中心研究内容:
面向“需求一”,1),研究如何构建AI可以极大提高科研信息检索与整合,构建辅助科研的AI Scientist。AI大语言模型在迅速崛起,为信息整合提供了天大的机遇,恰逢科研数据大爆炸,利用AI大语言模型来处理科研信息是必由之路;2),研究多科研主体行为交互下,科研资源的分配规律。有效的科研资源分配是创造良好竞争与激励氛围,保障科研资源使用效率的关键。3),研究AI辅助的科研人与科技GDP评价新方法。科研资源分配的核心是对科研人的评价,以往均是依赖评审专家,难以避免人类情感、情绪因素等干扰,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研人评价这一重大问题,相继出台条例,政策文件等鼓励去四维,去五维等,但是新的科研评价方法依然亟待出现。AI大语言模型的出现给打破科研信息不对称,依赖客观科研信息链去评价科研人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如何定量评价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也是科技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一个亿人民币的大楼和一个亿的光刻机的科技含量显然不同。
更详细的文章论述,请参考:https://cne.siat.ac.cn/liulab/list.php?pid=5&ty=33
面向“需求二”:1),研究应用脑科学等在行为学上的贡献重新解读,阐释孔子、王阳明先生等经典国学著作中的核心内容。我国古人更在意对“人”本身的反思、体悟与理解,留下了大量的体悟性的结论,但由于古代缺乏定量的科学研究,无法从机制层面研究这些结论本后的原理,而现代脑科学等学科已经在社交行为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恰好可以提供微观机制的知识支撑。所以,如何让古今研究对话是此项研究的核心内容。2),经由AI+系统论方法研究群体行为尤其是群体资源分配与效率的关系。个体社会行为经由群体放大会以群体行为出现,最终影响社会资源在人群中的分布与流动,而这又和社会生产效率、社会公平、社会氛围密切相关。3),AI+历史数据+系统论研究群体行为效应及探索对人群文明的定量评估方法。如前所述,古人留下了行为观察结论,行为数据样本等待着后人的重新定量分析,中国社会在近两千多年古代历史中呈现历史周期律(从汉到清朝),它是一个很好的群体社会行为试验场,边界清晰,文化变动小,群体社会行为结果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已经强烈指向人类群体社会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背后的作用规律依然有待探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明确对人群行为层面的所谓文明程度的评估。
更详细的文章论述,请参考:https://cne.siat.ac.cn/liulab/list.php?pid=5&ty=34




